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新刊推介】2022年第6期猛禽监测专辑即将出刊

鸟类观察编辑部 鸟类观察
2024-09-09
“鹰姿划过中华大地”,
鸟人奔走观猛山岭——2022年第六期姗姗来迟,
但是终于即将面世。
先看封面,你可喜欢?

编者絮语


在编辑部讨论2022年第六期内容的时候,正当金秋九月猛禽飞越华夏大地。成都龙泉山、郑州万山、常德壶瓶山捷报频传,都迎来了猛禽监测以来的首个千猛日。各地猛友在各自的山头以极高的热情摩镜擦眼,引颈翘首,拭目以待,出一期猛禽监测专辑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
本期专辑重点不在猛禽的辨识,而在于展示各地猛禽过境、越冬和繁殖情况。让我们能够了解,什么时间,在什么地点可以观察到哪些猛禽。也请了两位猛友介绍了他们参与国外猛禽监测的实践,希望可以作为他山之石。本期还有对观猛实用书籍、手册的介绍。

拿到这本专辑的时候,应该已过深冬,憧憬着来年春季,与熟悉的猛禽,熟悉的山脉,熟悉的猛友,在山上再次重逢。

版面截图


先截这些,等出刊!没有截图的也许更精彩,先来欣赏两篇节选。

【猛人猛事】

在长沙抬头看天(节选)

柳思铭

我从来不是爬山爱好者,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不胜枚举,对于爬那些没有笔直步道,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“爬”这个字的山,我起初是拒绝的。当然那时候的我大抵想不到,几年后自己对于爬山有着本能的期待和向往,就是为了观察猛禽迁徙这样一个简单,但又难以拒绝的理由。这种想法的180度转变,仅仅诞生在一年的物候变化和四季更替之中,在一声声的“来了来了”里。当然,浓缩概括和桃花岭这座山头的缘分简单,落到笔头上,又有很多很多的观猛趣事按奈不住想要分享,碍于篇幅,只是一些小故事作罢。2022年的第一只褐冠鹃隼是4月18日记录到的,据说那一只褐冠鹃隼并不太高,照片也是无可争议的确凿记录。没过多久,听闻武汉又观察到了一只褐冠鹃隼,为华中二城各加了一新。连续的褐冠鹃隼过境让我之后观猛的神经紧张了起来——其实相比冠头岭、老铁山这些猛禽的洪流,处华中腹地的桃花岭只能说是一个猛禽的小分队,种类和数量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,褐冠鹃隼的出现并不在意料之内。当然,褐冠鹃隼不光在华中罕见,同时也是我个人的新种。但除去罕见这个加新的阻碍,还存在一个问题——凤头蜂鹰,这个令观猛人又爱又恨的存在。凤头蜂鹰色型众多,变化极大,经常会拟态蛇雕、鹗、灰脸鵟鹰等猛禽,被我们冠以“大骗子”的美名。褐冠鹃隼也时常与凤头蜂鹰相混淆,它们有时有着相近的体色体型,在空中的时候并不那么容易分辨。褐冠鹃隼的出现,又给我的爬山增添了几分动力,但缘分和出勤率显然都不太够,此后的半个月,尽管抬头看了每一只飞过的猛禽,都没能再和它相遇,它的名字也渐渐被当成一次偶然,从而慢慢降低了存在感。我还记得那一天的日期,5月23日,那一天,共记录到了5只褐冠鹃隼过境,当然不巧的是,我没有在山上。尽管带着懊悔接下来刷了几天的出勤率,始终未能得见。直到6月1日褐冠鹃隼最后一次出现,我还是没能把握住机会。越是看不到,越是充满期待地,想追逐那个遥远的梦想,现在来看,尽管当时在拍大腿,但遗憾也是完美的一部分,还真不是安慰自己。之后的秋迁和春迁,也会满怀期待地去邂逅那一只属于我的褐冠鹃隼。…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【趣味观猛】

成都龙泉山的观猛玄龙门阵(节选)

王惠

话还是要从我荣任龙泉山猛禽监测队伍气氛组组长这件事情说起。

……当我开始手机灵魂拍鸟后,不仅自己拍还建立公众号鼓励大家一起拍了投稿,也算是步入10086线网红的队伍。之后跟着朱博士、面大师和闪电出去观鸟踩点,也会时不时发下公众号。因此,当几位大师在龙泉山调查发现有适合的迁徙猛禽监测点位时,计划按照广西北海的模式进行对外数据播报,这工作就自然而然落到我这个10086线网红身上。最开始和三位大师在龙泉山试过好几个点位都不尽如人意,直到最后选定菜园山庄才觉得无论视野还是交通便利度,甚至农家乐的伙食都比其他点位有优势。于是,最原始的监测点因为有吃的就这样定了下来。刚开始跟着看猛禽时,我真是一点没看出滋味。直到有一次,那是个阴天,等猛禽等得百无聊赖之际,突然头顶的乌云裂开一个豁口,阳光趁机从豁口中挤出来,喷射到前方的山谷里,形成一道扇形的金色光柱。就当自己被这“圣光”震惊时,朱博士说有猛禽,应声望去,果然看到一堆不规则的黑点子顺着阳光从豁口边飞出,这些黑点子也不扇动翅膀,就静静地排成一列,由远及近默默飞行,眼看着离我们越来越近,其中一个排在队伍前列的黑点格外突出,它的体型比身后的黑点都大,翅膀也长,感觉就是一个飞行的长方形抹布。这块黑色抹布自带王者气息,稳重而有气场,旁边的小黑点就是它的附庸。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被雕气震慑,那种压迫性的气势,配合洒下来的阳光,仿佛帝王携带百官出巡,太帅了。这就是猛禽的魅力吧,完全折服,变成了猛禽的舔狗。之后就是跟着三位大师在龙泉山观猛,从2020年春迁开始,我们参考北海的数据播报方式也开始规律性播报。通过对外播报和志愿者招募,监测队伍开始逐步扩大,人才不断涌现,除了进行数据播报的数据组和气氛组,还出现了气象组、美工组、导师组和公众科普组等核心职能型小组,之后还有其他辅助型小组,比如保健组、器材组、残联和学习组等。这些小组里面要数气象组责任大风险高。因为监测队员并不是每天都能上山,所以通过气象组预报,打工人可以根据天气提前请假或者临时翘班摸鱼。但大家也知道天气预报的准确度,虽然气象组的船长结合几个气象软件,外加成都公园城市的实景摄像头,用尽浑身解数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.为了破解这种恶劣天气魔咒,气象组亲测后发现通过祭天(就是祭自己)和服用监测点旁的柴火鸡可解咒。……随着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队伍不断规模化,我们秉承科学和玄学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的原则,在2022年春天举行了盛大的开山仪式。当时的开山法会就由汤姆老师现场指导执行,我们摆上了香蜡钱纸、供品和供果,还有各类图鉴,都是诚心祝愿各位路过龙泉山的猛禽能诸事顺利、早生贵子、多子多福,为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添砖加瓦。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队伍也不乏跟我一样的女队员,所以春迁开山祈福现场,对猛禽多子多福的祝愿也让某些适龄女队员同享恩泽。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,目前有两位监测女队员在春迁期间怀上了双胞胎,另外一名监测男队员家属也怀上一个单胎。也就是说,按照朱博士给龙泉山制订的100年数100万只猛禽的宏愿,单就这一个春迁季就增加了5名百万继承人。……开山大典属于龙泉山的玄学猛药,平时监测时,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暂时还不太能解释清楚的现象,比如一旦有人下山,留在监测点的人就能收获一拨猛禽,甚至可能收获雕。因此,把这种现象戏称为“收割能量”,其中能量最大的要数雕王滔桑。最开始几次他来监测点基本都没啥猛禽,被朱博士赐名“灭鹰灵”。结果2020年10月21日,滔桑在山上一天守了约41只雕,且当日猛禽总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被打破,自此灭鹰灵变成雕王。而10月21日也成功变成龙泉山的雕雕日。而雕王虽然能量大,但他上山次数不多,所以属于稀缺能量。而有一位监测队员的能量中等且可以稳定输出,这就是空山老师。空山老师每次基本都得把孩子安顿好才能出门,而下午四点左右又得急匆匆下山去接孩子,每次都是蜻蜓点水一般,还没守出几只猛禽又得离开,很容易错过龙泉山迁徙猛禽的早高峰和晚高峰。因此,队友都说空山这个名字意头不好,山都是空的,哪里有猛禽呢。想想空山老师堂堂植物大佬,屡屡在观猛中受挫,我们都开玩笑把空山老师喊成满山老师,希望能帮他带点喜气。结果今年春迁,空山老师经历了过猛最多的一天,连绵不绝的鹰河,让淡定的空山老师也不淡定了,最后他服气了,觉得“满山”确实是好兆头,就顺理成章接受了这个新名字——植物人叫空山,观鸟人就叫满山了。……龙泉山除了好玩的监测队友,有些猛禽也很有意思,比如鹞常在傍晚快收工时出现,于是就有了谐音梗“鹞下班“——看到鹞都来了,那可能后续也没多少猛禽能守了,大家就会开始收拾东西。但每当开始收东西时,猛禽又会出现。怎么说呢,猛禽也很幽默哈。另外一个小规律,就是只要自己不上山,那天猛禽就会很多。每当山上队友不停在群里实况直播时,群里的打工人要么闭眼装作没看到,要么就一咬牙一跺脚直接请假,也有狠人摸鱼上山。所以,我们也流传着只有摸鱼才能观猛的说法。之前满山老师拍到一张很清晰的鹗携带鱼飞行的照片,能写会画的面大师基于这个素材设计出一个图标,成了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队员的精神图腾“摸鱼鹗”。…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怎么样,观猛也很乐吧。节选到此为止,想看全文,请等出刊!最后放上本期目录:

至此,2022年最后一期与大家见面啦,本期猛禽监测专辑,猛料太多,如有读者欲购本期,1册20元(包邮),请联系读者小助手订刊。2023年的第一期也即将出刊,新刊征订正在进行,请大家继续支持!





长按二维码加读者群小助手微信






温馨提示

如需修改寄送地址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登记。



2023年刊物订阅方法请见

2023再出发——《中国鸟类观察》出刊启事



收藏或浏览过刊,请回复“过刊”查询微信群: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“群”,邀请加入邮箱:birdwatcher2001@163.com读者QQ群:490119751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鸟类观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